您的位置:大阳城集团娱乐网2138->投资者教育>反洗钱专区

平安留学 以案示警

平安留学 以案示警

来源:中国驻悉尼总领馆

 

(一)

近年来,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直呈严峻态势。针对海外中国公民特别是中国留学生的电信诈骗案件高发频发,手段层出不穷,花样不断翻新。不少留学生不慎上当受骗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。为帮助领区中国留学生切实提高警惕,增强防范意识,驻悉尼总领馆整理以下涉电诈典型案例、防范要点和应对措施,帮助领区中国留学生提升防范能力。

【典型案例】

留学生A接到一通语音电话,接通电话后,对方语音提示“您好,这里是中国驻悉尼总领馆。您有一份重要文件在总领馆,已通知您多次仍未领取。如需了解详情,请拨1转人工服务”。A按照语音提示转到人工服务后,对方询问A是否认识一个叫张三的人,并告张三近期因涉经济诈骗在上海机场入境时被捕,在案件调查中发现张三使用A的身份证办理了某银行的银行卡从事洗钱,要求A配合调查。A表示从没有办过这张卡,对方称可能是A的个人信息泄露导致,建议A尽快报警,并随后将电话转接至“上海市闵行区公安局”。A上网查询了该号码确实是上海市闵行区公安局的电话。“警方”称A名下的银行卡出现在诈骗档案里,要将A引渡回国,如果不想回国,则需进行资金清查扣押,并要求A提供身份证和护照信息,且因案件涉密,严禁A将案件有关内容向他人透露,并要求A近期不要出门,在手机上安装某社交软件与其保持24小时视频沟通。A最终向对方转款80万元人民币。

【防范要点】

1. 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不会通过电话或电话录音通知留学生有重要文件、包裹需要领取,或者有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。

2. 诈骗分子可通过特定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为有关机构的电话号码,骗取受害者信任。如受害者对诈骗分子身份存疑,诈骗分子会让受害者通过114、网站等渠道查询验证来电号码确为有关机构的电话号码,进一步增强受害人的信任。

3.诈骗分子会以涉案为由,要求受害者与他人(包括家人、朋友)断绝一切联系,24小时保持电脑或手机摄像头打开、手机保持通话状态进行监控,以便将受害者与外界信息完全隔绝,防止受害者在亲人或朋友提醒下从受骗状态中幡然醒悟。

【应对措施】

1. 毫不犹豫,立即挂断。如接到“有重要快递未取”、“参与跨国洗钱案”等通知,请果断挂断电话,切断联系。

2. 回拨电话,进行核实。可拨打中国驻澳使领馆领事保护电话、国内公检法机关等官方网站提供的联系电话,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进一步核实,切勿根据对方提示回拨电话。

3.及时报案,国内国外。如不慎上当受骗,请及时向澳大利亚当地警方报案,如款项系通过中国大陆地区银行卡转账取现,可同时向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110报警电话报案。

近期,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连续发生数起针对中国留学生的“虚拟绑架”类电信诈骗案件。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套取目标对象个人信息或隐私,精心设计骗局,营造“虚拟绑架”假象,向学生父母索要高额“赎金”。为帮助领区中国留学生切实提高警惕,增强防范意识,驻悉尼总领馆特整理“虚拟绑架”类电信诈骗典型案例、防范要点和应对措施,帮助领区中国留学生提升防范能力。
    【典型案例】

留学生B接到一通语音电话,接通电话后,对方语音提示“您好,这里是**快递。您有一份寄往国内的快递已被扣押。如需了解详情,请拨1转人工服务”。B按照语音提示转到人工服务后,对方以“需在系统内查询快递信息”为由,要求B提供个人姓名、护照号码、国内身份证号码等信息,并表示B近期寄往国内的快递内有1张银行卡涉嫌洗钱,已被上海海关扣押。B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,对方称可能是B个人信息泄露导致,并随后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“上海市公安局”,请B通过电话向“上海市公安局”报案。电话接通后,所谓的“上海市公安局”在询问B的姓名后,主动报出了B的护照号码、国内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,B已卷入某重大涉密跨国洗钱案件。B作为该案重要犯罪嫌疑人之一正被通缉,并向B发送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具的通缉令,威胁B将在短期内被逮捕并遣返回国。如果B不想被逮捕,“警方”可帮助其办理取保候审,但需B将160万元人民币转入某“国家安全账户”作为保证金。同时,因案件涉密,严禁B将案件有关内容向他人透露,并要求B近期不能出门,在手机上安装某社交软件,每隔2小时通过该社交软件向“警方”报备1次当前情况。在感到B仍对此事存疑后,诈骗分子主动与B通过社交软件视频沟通。B看到对方确实身着警服后,对此事深信不疑。B表示手头暂时没有160万人民币,诈骗分子先后建议B以在澳投资股票、购买房产、申请读博、预交学费等理由向父母索要资金,但B父母均认为事有蹊跷,拒绝向B提供资金。最终,诈骗分子引导教唆B自行拍摄自己被捆绑、殴打、向家长哭诉要求解救等图片或视频,然后要求B离开目前住址,入住宾馆,并切断手机、微信等通信渠道,使其无法与家人和亲友联系。诈骗分子在B与外界“失联”期间,冒用B微信联系当事人家长,谎称孩子被“绑架”,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图片或视频以证明“绑架”真实性,向家长骗取巨额“赎金”。由于诈骗分子能准确说出B的隐私信息,并提供相关被“绑架”图片、视频,家长信以为真,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最终向诈骗分子转款数十万元人民币。  

【防范要点】

1. 诈骗分子往往以“需在系统内查询快递信息”为由,套取当事人个人姓名、护照号码、国内身份证号码等信息,后续转接至所谓国内“警方”后,再由“警方”主动与当事人核实信息,营造“警方”已掌握当事人全部个人信息的错觉,骗取当事人信任。

2. 诈骗分子在套取当事人身份信息后,往往使用图像合成软件制作假的逮捕证或者拘留证。为了让骗局更加逼真,骗子会伪造国内公检法机关网站,并向当事人提供网站链接,请当事人自行在该伪造网站上查询到所谓“国家公检法机关”发布的关于当事人的“通缉令”或“逮捕证”,诱使当事人放下戒心。

3. 如果此时当事人仍未完全相信诈骗分子,诈骗分子会穿上假警服,主动与当事人通过在线视频沟通,展示警服、警徽和警官证,确保当事人完全丧失戒心。

【应对措施】

1. 立即挂断电话,保护个人隐私。如接到“有重要快递未取”、“参与跨国洗钱案”等通知,请果断挂断电话,切断联系,同时切勿向对方透露个人信息,防止信息泄露。

2. 主动查询官网,稳妥进行核实。不轻易相信诈骗分子发来的“逮捕证”、“拘留证”和国内公检法机关网址链接,如有必要,可自行登陆国内公检法机关等官方网站查询,或致电国内公安部门电话进一步核实,切勿根据对方提示回拨电话。

3. 了解办案流程,绝不轻易转账。公检法等部门有严格的办案程序,不会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展示警服、警徽和警官证后在线进行笔录审讯,不会在线办理取保候审,不会要求当事人缴纳保证金,也不存在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。

4.增强防诈意识,提升防骗能力。提醒领区中国留学生切实绷紧防范电信诈骗这根弦,平时多了解防诈骗知识,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。如遇到可疑情况,请及时与家长、学校和总领馆沟通,避免上当受骗并遭受重大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。

【 关闭窗口 】 【 打印】 【 收藏此页 】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